
1、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化/稳定化技术
1、技术原理:
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固定起来,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阻止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等过程,从而降低污染物质的毒害程度的修复技术。
2技术优势:
● 费用低、修复时间短;
● 可处理多种复合重金属污染;
● 易操作,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 被美国环保署将固化/稳定化技术称为处理有害有毒废物的有效技术。
● 易操作,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 被美国环保署将固化/稳定化技术称为处理有害有毒废物的有效技术。
3适用性:
适用于污染土壤,可处理金属类、石棉、放射性物质、腐蚀性无机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无机物;农药/除草剂、石油或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以及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不宜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适用于以污染物总量为验收目标的项目。
2、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2.1土壤植物修复技术
原理:
利用植物进行提取、根际滤除、挥发和固定等方式移除、转变和破坏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染土壤恢复其正常功能。
适用性:
适用于污染土壤,可处理重金属,如砷、镉、铅、镍、铜、锌、钴、锰、铬、汞等,以及特定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五氯酚、多环芳烃等。

2.2微生物修复技术
通常一种微生物能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如假单胞杆菌可降解DDT.艾氏剂、毒杀酚和敌敌畏等。此外,微生物可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而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性,从而间接起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优势:
●高效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界各种因素(如光解、水解等)作用下会降解,但速度相对缓慢,而生物修复的作用就是可以加速其降解,因而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安全性;多数情况下,生物修复是自然作用过程的强化,生成的最终产物是CO2、水和脂肪酸等,不会导致二次污染或污染物的转移,能将污染物彻底去除,使土壤的破坏和污染物的暴露降低到最小程度;
●成本低:生物修复成本约为焚烧处理的1/3~1/4;
●适用性:生物修复能同时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特别是在其他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地,如建筑物或公路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也能顺利进行。
3、化学氧化技术
化学氧化技术包括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与异位化学氧化技术。
1技术原理:
向污染土壤添加氧化剂,通过氧化作用,使士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盐、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
2技术优势:
●化学氧化技术应用成熟,氧化速度快,处理周期短,修复成本较低,处理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该技术能够快速分解污染物,使污染物转化或分解成毒性、迁移性或环境有效性较低的形态。
3适用性:
适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化学氧化可处理石油烃、BTEX(苯、 甲苯、乙苯、二甲苯)、酚类、MTBE(甲基叔丁基醚)、含氯有机溶剂、多环芳烃、农药等大部分有机物。
化学氧化不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对于吸附性强,水溶性差的有机污染物应考虑必要的增溶、脱附方式。

工艺流程图
4、气相抽提技术(简称SVE)
1、技术原理:
土壤蒸气浸提(简称SVE)技术是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的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它将新鲜空气通过注射井注入污染区域,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空气流经污染区域时,解吸井夹带土壤孔隙中的VOCs经由抽取井流回地上;抽取出的气体在地上经过活性炭吸附法以及生物处理法等净化处理,可排放到大气或重新注入地下循环使用。
2、技术优势:
●有效性:可迅速、有效去除包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经济性:处理系统安装简单,治理成本低,约为异位修复费用的1/10.
●操作灵活性:可结合治理地下水的抽排井安装,亦可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
●后续处理简单:出口处安装气体净化装置,避免二次污染。
●对环境影响小:不影响区域内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3、适用性:
适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可处理易挥发、易流动的NAPL(非水相液体)(如汽油、柴油、有机溶剂等)。不宜用于渗透性差或者地下水水位变动较大的场地。

工艺流程图